谘詢熱線

400-966-5960

當前位置:首頁  >  技術文章  >  淺談危化品企業(ye) 試生產(chan) 期間事故多發的主要原因

淺談危化品企業試生產期間事故多發的主要原因

更新時間:2023-03-14      點擊次數:1341

1、對試生產(chan) 過程中的風險認知不足,不執行規定流程,缺少中交環節

有的民營企業(ye) ,尤其是中小企業(ye) ,普遍缺少項目中交環節,“三查四定"走形式,各項儀(yi) 表調試、單機試車、聯動試車做得並不紮實,導致建設過程中的隱患被帶入了試生產(chan) 環節。甚至很多企業(ye) “三查四定"就隻有一張紙,幾條問題,糊弄了事。2022年出台的《危險化學品生產(chan) 建設項目安全風險防控指南(試行)》(應急〔2022〕52號),明確了試生產(chan) 及試生產(chan) 前的建設項目控製流程和存在的風險。此外,《化學工業(ye) 建設項目試車規範》(HG 20231-2014 )中包含試車的相關(guan) 方法和要求,建議企業(ye) 認真學習(xi) 掌握。


2、搶進度、搶工期情況突出,邊建設邊生產(chan) 情況普遍

試生產(chan) 企業(ye) 為(wei) 了早日投產(chan) ,緩解經濟壓力,往往裝置建設和裝置運行同步開展,建成一部分,投用一部分,但分段試車不做隔離隔斷,甚至隱患銷項沒完就開始進料。邊建設邊生產(chan) 危害很大,原因在於(yu) :

①邊生產(chan) 邊施工會(hui) 對生產(chan) 裝置造成影響。如:生產(chan) 平穩、用電負荷、物料存放、交叉作業(ye) 、勞動組織的影響。

②外來人員管理難度大。外來人員對企業(ye) 工作場所有害因素不熟悉,不清楚應急措施,加上施工本身風險比較高,造成風險疊加。

③邊生產(chan) 邊施工分散生產(chan) 人員精力。大型企業(ye) 有專(zhuan) 門的建設公司和運營公司,國內(nei) 私營企業(ye) 一般沒有。通常情況下,會(hui) 重視建設項目,而放在生產(chan) 上的精力減少。


3、裝備、人員、製度磨合不夠

裝置的平穩運行,需要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在實踐中摸索經驗,摸清裝置脾性,才能更好地磨合。試生產(chan) 裝置相當於(yu) 一台新車上新路,車輛性能、駕駛習(xi) 慣、路況信息等因素都會(hui) 對安全駕駛產(chan) 生巨大的影響。大型央企一套新裝置投產(chan) ,會(hui) 從(cong) 全國同類裝置中挑選水平最高的專(zhuan) 家組成開車團隊,從(cong) “三查四定"開始介入,直至正常運行數月後才會(hui) 撤離。而有的企業(ye) 設備是新買(mai) 的,人是新招的,各專(zhuan) 業(ye) 部門人員還不熟悉,工作流程還不成熟,管理製度還未完善,各項習(xi) 慣沒有養(yang) 成,忽視裝備、人員、製度的磨合,也是試生產(chan) 容易發生事故的重要原因。


4、生產(chan) 協調難度大,應急處置能力不足

試生產(chan) 期間,設備廠家、保運人員、設計單位、建設單位、承包商、操作技術人員等多方參與(yu) ,各類信息錯綜複雜。再加上消除尾項、工藝參數調整、產(chan) 品銷售、成本分析、上下遊配合、裝置性能考評工作分散精力,往往狀況頻發。如果沒有達到試生產(chan) 條件,就冒然開始試生產(chan) ,生產(chan) 協調難度巨大,稍有疏忽就會(hui) 造成事故。另外,試生產(chan) 企業(ye) 應急物資可能準備不足,應急人員技能差,應急預案未經有效演練,造成事故擴大。


5、建設期的慣性思維帶入生產(chan) 環節

將建設期的管理理念、思維方式、工作習(xi) 慣帶入生產(chan) 環節,裝置內(nei) 有物料和沒有物料的風險是不一樣的。很多企業(ye) 沒有認識到試生產(chan) ,是要具備正式生產(chan) 的一切條件後才能運行,認為(wei) 試生產(chan) 還屬於(yu) 建設期,從(cong) 重視程度、協調組織、管理標準都存在慣性思維。這種慣性往往要很長時間才能克服,安全風險很高。


6、試生產(chan) 期間第三方技術支持保障不力

裝置試生產(chan) 需要設計單位確認已經按照設計施工,已經實現了設計意圖,建設過程的變更應出具設計變更。施工單位要確認已經按照設計要求、按標準完成施工,施工過程未發生各類安全質量事故。工藝技術提供方、監理單位、建設單位也要完成確認會(hui) 簽,一起編寫(xie) 試生產(chan) 方案,還要經過專(zhuan) 家審查。目前,由於(yu) 試生產(chan) 由企業(ye) 自主組織,政府部門不再介入,存在一些走過場的情況。各參與(yu) 部門和專(zhuan) 家都把“手段"當成了“手續",技術支持保障不力。